讲座题目
《Dissecting the Heterogeneous Nature of NKTCL》
主讲嘉宾简介
贝锦新,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,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,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兼聘教授,长江学者“特聘教授”,国家青年拔尖人才,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。至今发表论文100余篇,其中包括国际顶级专业杂志Nature Genetics(3篇)、Lancet Oncology(2篇)、Cell等。主持十二五863计划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编写和评审专家成员。
贝锦新教授受邀来到金凤实验室开展学术讲座。
讲座核心要点
NK/T细胞淋巴瘤(NKTCL)是一种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高度侵袭性淋巴瘤,主要发生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人群中。NKTC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,对于复发或难治的NKTCL患者来说,生存率更不乐观,平均生存期仅为6.4个月。最近,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,这样的新型治疗方案已经显示出对晚期或复发/难治性NKTCL治疗有益,但仅适用于少部分患者。这些不同的表现和治疗反应突显了NKTCL的内在异质性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异质性的起源,贝锦新团队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分析,以单细胞水平描绘NKTCL的肿瘤微环境(TME)。结合体外和体内模型,研究确定了一组LMP1+恶性NK细胞亚群,这些细胞有助于NKTCL的肿瘤发生和恶性细胞的异质性发展。此外,恶性NK细胞通过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各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,大量分泌DPP4,破坏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并调节它们的浸润。它们还对T细胞表现出免疫抑制作用,这种作用受到LMP1的进一步增强。在多个患者队列中,EBV编码基因的高转录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(TAMs)的低浸润是NKTCL的有利预后指标。贝锦新团队首次以单细胞分辨率解析了NKTCL TME的异质性组成,突出了EBV编码LMP1的恶性NK细胞在重塑细胞景观和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关键作用。这些发现为理解NKTCL的致病机制和开发针对NKTCL的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见解。
在交流环节,在场科研人员踊跃提问,贝锦新教授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学术探讨。
|